今年3月,我们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西安召开了钢结构2009年年会,在年会上我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已经印发到大家手上。这个讲话的主题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钢结构行业新型工业化的跨跃式发展。主要内容:一是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二是全面推进钢结构行业新型工业化跨跃式发展要抓的几项主要工作:
1、要抓住发展的机遇。要发展就要研究和抓住机遇,我们中国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主要采取扩大投资规模、扩大内需、扩大出口三大方面的政策,这些都是钢结构产业今后的重要发展机遇。
2、确立我们的发展目标。研究和确立钢结构行业未来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是在十一五规划期内的今后两年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二是到2021年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中国的钢结构从规模到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就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钢结构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关于战略目标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进行系列化的研究、集约化的生产、精细化的管理、品牌化的经营。
3、正视钢结构发展中的三大薄弱环节:(1)设计问题。(2)发展钢结构住宅问题。(3)完善钢结构有关标准和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4、可持续发展战略。
5、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
6、全面推进创新。
今天这个会议,是我们钢结构行业有关抗震课题的论坛,是关于钢结构行业如何为灾后重建做贡献的论坛。我们与会的专家将围绕怎么抗震,或者说我们的结构,无论从结构的设计,构件的制作安装,怎么符合达到地震区的要求,将进行深入讨论、广泛交流。我想借此机会,借题发挥,说这么一个题目,就是:以抗震救灾的精神,扎实推广钢结构建筑。
“5.12”汶川大地震自发生至今,已经一年了,这场空前惨烈的自然灾害,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财产的损失。抗震救灾斗争,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锦涛同志指出:“在同这次特大自然灾害的艰苦博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坚持了这份崇高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是二十四个字的抗震救灾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流传青史,永放光芒。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伟大结晶,抗震救灾精神是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写照。抗震救灾精神是以人为本理念同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我们要把抗震救灾精神用到很多方面,激励我们大力推广钢结构。我今天要讲的是,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建筑领域推广钢结构建筑的科学精神和强大动力。
一、全社会要提高对钢结构建筑的认识
从建筑准则来看,要提高全社会对推广钢结构建筑重要性认识,就是说钢结构建筑不能只是在我们专家之间,也不能只是在钢结构企业之间进行交流,而是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增加共识。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钢结构可以为满足我们改革开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做出巨大贡献。这里要强调一点,“生命第一”是建筑的准则。2008年的“5.12”汶川巨震,给建筑界的启示是深刻的。作为我们搞建筑的都知道,地震是自然灾害,对建筑物来讲,也是一种破坏性实验。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大楼建起来,再去检查它的基础怎么样,去把它的主体结构搞碎了,那是不允许的。地震灾害,正是对建成的建筑进行一次破坏检验。在日本神户地震中,发现有些建筑在混凝土中有不少的易拉罐,政府就把不法承包商抓了起来。1999年台湾发生集集大地震,后来我到台湾去看了现场。台湾在地震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钢筋应该弯到135度,但是有些结构倒了以后,看到有些钢筋只弯到90度,就因这一条,抓了60多名承包商。地震是自然灾害,但是要追究建筑承包商在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缺陷。这次地震造成的灾难让人震惊,一些中学,三层砖混结构,竟然连一根圈梁都没有。那么多中小学生就牺牲在这里,这哪是搞建筑,简直是在搞坟墓!给无数的人和家庭的生命财产造了巨大损失。当然,建筑本来也很复杂,很难追究哪一个承包商的责任。我们要总结和思考怎么教育才是正确的。对此,不仅要求大家提高抗震的标准,还要求建筑师、规划师和结构工程师,能够共同推进中国减灾建设和城市安全。安全,作为人生活的基本要求,表明了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作为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建筑师们的创作必须把握的准则,就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建筑安全至高无上。建筑是艺术,也是如何维系生命的艺术。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气象、地震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8年我们发生了冰雪凝冻灾害、台风灾害,还发生了地震灾害。我讲过,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么一个机构,叫“防涝抗旱指挥部”,一边防涝一边要抗旱。这本来是两个相反的事情,防涝还要抗旱,南边涝了北边旱了,北边涝了南边又旱了。近年来每年因灾害、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受伤人数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每年达到6500亿元,相当于GDP总量的3%-6%。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城市化发展快速发展的阶段,城乡发展与抗灾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我们的城市发展相当快,包括绵阳市的发展也相当快。北京市过去只有2环路,后来又有了3环、4环、5环、6环。城市不断在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率1978年才17.9%,到了2008年达到40.9%,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而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城市防灾、抗灾、减灾的关键时期。当然,我们要从很多方面去考虑,从法律、法规健全;从技术标准建立;从防灾规划;从防灾组织;以及建筑的防灾能力等等方面来加强这一的工作。在四川的地震中,众多建筑物受了很大损害,而绵阳钢结构的九洲体育馆安然无恙,成了当时抗震救灾的指挥部、庇护灾民的“诺亚方舟”。到现在,这个建筑依然完好。九洲体育馆之所以能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近乎惨烈的灾难中,屹立不倒,是因为我们建筑师们在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就清醒的认识到:如此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必须要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主动加强抗震的构造,就是以卓越的设计来保证、提高我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综上所述,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是自然灾害比较多的国家,我们的钢结构正具备抗击各种灾害的能力,不光是地震,还包括台风、暴雨和其它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要大力宣传钢结构的优越性。对我们来讲,就是要以地震为契机认真宣传、介绍钢结构建筑的优越性。我们要做三件事情,希望四川能率先做到。第一件事情,就是发挥我们钢结构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建设部门的领导、主管作用。今天,这么多四川省的人大原主任在这里,我希望都能支持我们的协会工作和部门工作。我们要召开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的钢结构座谈会议,也要请人大的代表参加,谈谈钢结构的优越性、重要性。今天在座的有这么多的钢结构专家,我只想讲简单地讲一下,就是:钢结构是特别轻的建筑,是绿色的建筑,是可以循环再生利用的建筑,是使用面积能得到充分体现的建筑。要通过座谈会,把这些优越性进行宣传、普及。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座谈讨论的基础上,请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课题组对我们钢结构建筑进行调研,对这个课题我们将积极参与,协助起草调研提纲和整理讨论发言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在地震灾区大力推广钢结构的建议。第三件事情,就是希望四川省建设厅,代表省政府起草《关于推广钢结构建筑的意见》。由省政府发文,这样对于推广钢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去年发生了地震灾害,灾后重建对我们大力发展钢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当然,我们要在全国推广,而四川省要率先搞上去,起表率作用。我们在向政府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以后,还要在过去很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性意见,制定国家政策。
中国人是强调直观的,强调有榜样的,有示范的。毛主席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积极地把专家的主张、专家的智慧贡献于工程,让这些工程在中国起示范作用,起推动作用。这样下来,我们协会、企业、专家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钢结构的水平。
昨天,我到了北川。北川县城,整个在地震过程中被夷为平地。现在,正在进行新址规划,由山东省援建。在北川新址的规划过程中,有一个新区,叫北川的工业园区。我提到这个工业园区,要思考怎么建。我当时提出:希望山东省建设厅考虑,按照工业园区的要求把各种配套设施建立起来,要用钢结构、轻钢结构建设一大片标准厂房,进行工业房地产开发,把北川-山东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的创业园区。这是我受了一个美籍华人的启发。他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多年,在中国的广州、上海、天津、海口等城市,建了九座“美国工业村”,他当村长,建了有十年、八年,所有的房子全部出租了,租给电子产品厂、医药产品厂,等等。所有的工厂,都希望租用这样的标准厂房,而他就承担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和收租金,这实质是工业房地产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由此,我看北川-山东工业园区完全可以用轻钢结构的标准厂房去推进发展,吸引绵阳市内外的电子工厂、生化工厂、卫生用品工厂以及其它各种日用产品的工厂入驻和发展,这是很好一个契机。
为了大力推广钢结构,我们可以组织专家们到企业去看看,到发达国家看一看,到台湾、香港看一看,哪一幢建筑不是以钢结构为主体的。而我们现在还在那里犹豫和选择!昨天在从成都来绵阳的路上,我很高兴地到一个叫“攀成钢”的钢厂去看了一下,这个钢厂新建的100万平方米厂房全是钢结构的。几年来,我们这次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泛华建设四川赛特蓝钢结构集团也参与这个项目几个工程的建设。我看了以后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的颜色、建筑结构的外部涂料、建筑结构的门窗、就是建筑结构的眼睛,霓裳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要用抗震救灾的精神大力推广钢结构,明确“生命第一”是建筑的准则。明确钢结构在所有结构中符合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种种要求,同时也要正视钢结构建筑的薄弱环节。
二、要从三大方面,夯实钢结构建筑,推广钢结构建筑的基础性工作
钢结构建筑要在全国推广,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随着我们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结构建筑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实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做好基础工作,主要是三大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钢结构建筑的法规体系。近几年来,就抗震来说,我们加强了法律的规定,落实出台了建筑工程抗地震灾害管理规范,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规范,并提出城市抗震的防灾规划管理,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范,还有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管理规范,我们还加强了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这些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大的调整,但是健全钢结构法规体系,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钢结构的验收,不光是钢结构本身的验收我们还要出台详尽的验收标准,要把钢结构配套的幕墙、扣件及其它东西都要跟着一起验收,这些好不好,也影响钢结构整个工程的功能质量。幕墙也是如此,一个幕墙时间长了,它的连接胶硬化了,到时候幕墙就会掉下来,那还得了吗!前些年在珠海,一次台风,把这个城市的幕墙建筑刮得差不多了,钢结构纹丝未动,幕墙掉得差不多了,那你说钢结构好不好,也不能说钢结构就好,你幕墙和钢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建筑好,其中不光是钢结构好,包括与钢结构配套的各种东西,它都存在建筑的功能里面。
第二,完善钢结构的各种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讲过,从国际发达国家来看,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人们通常说的一句话,“三流企业是卖劳力,二流企业是卖产品,一流企业是卖技术,超一流的企业是卖标准”。标准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必要环节,要想技术更新,技术改造,没有标准,你的新技术是得不到应用的,你的专利是没有市场的,标准至关重要。当然,我们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我们大型企业、先进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建设部共编制和修订了有关抗震的标准、规范四十余项。有关我们钢结构常用的规范有99项,还有不少地方性标准。有些就是我们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及有关部门编制的。在完善标准规范的同时还要强调国际上的四大标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保证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0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有SA8000社会责任体系,推行国际通用的标准体系使管理工作法制化,这就是科学管理进入到知识管理的最前沿阶段要求我们实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这也是我们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第三,增强钢结构建筑工程检查的科学性,先进性。搞建筑质量检查,靠“吊、卡、量”,用线吊一吊,尺子量一量,钢结构检查,吊卡量是不行的,像人体检查一样的,我们过去老中医,把把脉,望闻问切,现在光望闻问切不行,要到医院扫描去,全面检验,我们的检查手段要科学化,要检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它的内部构造结构,我们钢结构焊接的每一道焊缝,还要检查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疲劳程度,抗风压、抗剪、抗侧压等压力状况,以及钢结构的结构防火、保温、隔热系数,钢结构和非钢结构的接合状况等等。要增强这些检查的科学性,前瞻性,而不是凭我们的经验去检查,经验是宝贵的,但是如果成为经验主义,那就不行了,要有先进的检测仪器,先进的检测手段,增强检测的科学性、先进性。
三、要从四大方面进行研讨,钢结构建筑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我们的工程技术,必须要创新,尽管我们不是高新技术行业,但我们需要用高新技术行业改造我们的传统行业,更何况我们钢结构,是在建筑中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要搞品牌建设,我们更要认识到我们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全世界各大商场都有中国造的产品,叫made in china。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品牌小国,很多有价值的品牌,都是在国外,而我们的品牌太少,我们的品牌意识不强,我们企业,光考虑自己发展挣钱,而不考虑品牌建设,仍然是我们一个大的问题。品牌建设,包括城市的品牌建设,比如说成都,成都怎么进行品牌化建设,先是提出成都的品牌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么个品牌,后来改进提出成都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这样的品牌意识就很好。钢结构的科技创新要从四大方面抓好。
第一,要弘扬钢结构建筑新理念、活跃钢结构建筑设计思想,繁荣钢结构建筑创作。我们民族建筑有民族建筑风格,但是我们不能光靠琉璃瓦造房屋,我们要把民族建筑时代化,把我们民族的传统风格和世界的先进理念紧密结合。最早,我们建筑的设计指导思想,大概是1956年左右,中国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三句话,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发展到今天,这个指导思想就要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不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到美观,而是要创造魅力建筑,要经济,要实用,还要美观,如果一个城市建筑不美观,没有魅力,没有什么景点,成为老百姓看到难受的建筑,那可不行。任何一项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筑的魅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国家的竞争力,一个民族的精神。
第二,要推进钢结构制作,施工的新型工业化。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的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工业化,而不是简单的工厂化生产。那么,钢结构工程来说,当前的制作和施工,应该说我们相当一批企业规模还是比较小,设备还是比较简陋,钢结构如何做到精细管理、精细制作非常重要。钢结构焊接有自动焊接和人工焊接,焊接过程受人为意识的左右,人为思想的影响,精密的钢结构用的全是铆接、栓接、焊接,那就更需要发展钢结构的精度。钢结构的制作如此,钢结构的安装更是如此,大型钢结构的安装方案,那更值得研究。一个大跨度的钢结构,吊起来,就像面条一样,如果要保持它的精密度,既有制作问题又有吊装工艺问题,无论是制作还是安装,包括制作安装一体化,我们现在有的钢结构高层建筑,有的做到两天半建一层,全是工厂化制作,现场化安装,我们钢结构公司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施工是最快的。在钢结构的制作和施工中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攻关,从而切实提高我们钢结构的制作、安装水平。
第三,要拓展轻钢结构,空间结构的应用。空间结构,轻钢结构,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要渗透到方方面面的领域,大型公用事业不说,那当然是钢结构,大型公用事业,如体育场,博物馆,影剧院,火车站,机场等等。我们的民用住宅建筑,小型的卫生所,检查站,中小学校,完全可能标准化,批量生产,要拓展轻钢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应用领域。
以上这三个方面,要有三个专家组,就是钢结构设计专家组,钢结构制作安装专家组,轻钢结构和空间结构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进行研讨。但是,我们专家组的研究,必须要明确如何发挥专家组的作用,专家组将怎样发挥作用,应该看到技术进步的主体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在企业,那么专家起什么作用,专家的知识和理念,智慧和技能,要作用在企业。协会组织要有效地发挥每个专家的聪明才智,去全面推进钢结构的技术进步。
第四,要全面推进钢结构工程管理创新,努力做到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文化管理。我们钢结构的发展,从企业来说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一方面一切为了人,为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还要为社会为用户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还要做到一切为了造就一代新人。另一方面要一切依靠人,尽管电脑和信息技术飞跃发展,但是都是人操作的,我们要尊重人,善待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地震灾害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教训,同时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也给了我们机会来发展钢结构。中国钢结构专家,中国的建设者,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在全力推广钢结构上做出新的贡献。使我们钢结构实现跨跃式发展,也希望大家认真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习,向灾区领导和人民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抗震救灾精神扎实推广应用钢结构共同出谋划策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祝愿钢结构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能蒸蒸日上。祝愿我们的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能够在实施钢结构更大幅度的推广上更大规模的跨越发展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众志成城,钢结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
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